OCEF义工日志
贵州织金县, 2011年五月
1。学校篇
“老师你别走了,今天住在我家嘛”。在明华小学和OCEF其他义工一起监察,上过健康课后,几个小姑娘抓着我的手不放,汪汪的大眼睛简直让人油生了负罪感。诚实地告诉她们,我们这次的行程太短,没法子多呆在一个学校,等将来有机会了还会再来的。“那你们什么时候再回来啊?你就留下来吧。你教我们英语,我们教这个叔叔(指我先生J)中文”。听上去是很棒的交易,差一点点就要答应下来。
明华小学建在需要步行而到的半山腰处,居高临下,四周是浓郁的绿色梯田和稀稀拉拉的居民房,乍看有些孤寂感,学生们的蓬勃朝气却蔓延在每一个角落里,让人不时为年青的憧憬而感动。我们去的校址原来是新建的,才一岁半。学校共有300多人,分布在7个班级里,从幼儿班上到6年级, 有8位老师带着。前校长肖老师半学校已10年又余,一年半前因为镇上的煤矿公司采矿迫使原来的公立小学搬迁,大胆用私人贷款建立了这所新校舍(至今仍在还债),以免附近山上的孩子们缀学。学校还在成长阶段,球场只是泥地。篮球拍上去没有弹性,同学们却仍很认真的练着投篮。现任的校长碰巧同姓肖,也是个为教育事业奋不顾身的热心肠。她每天都亲自下厨给老师们做饭,情同一家人。我们去了,不免又大烧一顿。其中一盘自家腌得鲜肉入口即化,让人难忘。这样100%充满真情的饭是别处都吃不到的。
上健康课时,学生们刚开始时难免羞涩。举手回答的少,点名后倒大多也能说出个头绪来。他们对小组比赛特别感兴趣,争先恐后地要来夺冠,一股的认真劲儿。一下课,反倒不害怕地围上来问这问那的,还要了我的手机号。两个特别外向的孩子,把我们一伙人拉到教学楼后面的平地上表演了可爱的现代舞。六一的时候她们可要做学校艺术节的主角呢!
来做义工很开心,也相对简单,做完短期的工作离开很不舍。怎样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长期深入地去做可持续性强的教育项目,那是难上加难。但是我相信,答案是有的。缺钱?官寨乡接待我们的村医赵德琴老师12岁时因为家里没钱,自己去游说村里的老人,借了5块钱,又偷偷替人缝衣服还债才一路走到到今天的成就。缺时间吗?肖老师花10年工夫默默耕耘一所小学,跟着搬了两次校舍,为背债建校忍过多少连丈夫在内的不理解和责备,至今不离不弃。与家事冲突吗?现任的肖校长因为在暴雨中为新建的学校监工,天黑回家时才发现自己的儿子在漆黑的家中停了电,断了粮,哭得好不伤心。她的心也痛了。第二天,照样地去了学校,只为别人家的孩子有书读。
缺少教育学学历吗?中山小学的鄢老师曾为上不起大学忍痛放弃了梦想中的生化学位,却在五十多次重复试验中改良了当地农作物种子的质量,大大增加了产量。左邻右舍都来问他讨取经验,他便义不容辞地分享了他的“科学研究成果”,只为大家的日子都能过得更好。他所开办的中山小学(2006-),从自家的一间挤得满满的客厅,到现在的367人的小学校舍,一路来花了多少心血。虽然私立学校无政府补贴,资金周转非常紧张,老师们的月工资才500-600,他的无私,进取的精神却不断感染着大家。家长们看着自己的孩子想听课却缺教室的情况,集资捐助了9万多的校舍费。尽管现在3人一张课桌仍是拥挤,学生们在听课时踊跃发言,求知欲旺盛,无不反映了鄢老师的教学有方。课堂外,自学成才,在农业种植上颇有成就的鄢校长带领学生一起栽培竹荪,土豆,养鸡和牛。不但有教育意义,也为学校添了收入。只是巧妙利用了当地的一种野草,他成功地提高了土地的产量,让当地的农家都受了益。
“老师,六月份来吧!六一节看我们的表演,很好看的哟!你留个电话吧,我打给你。”到现在,脑海里还会响起这样叽叽喳喳的童声。六一没法去了,鼻子也酸酸的。
我心里自己答应着,你们看吧,我会回来的。不是今年六月,但我再来时会带着新的想法和更多的经验。我想看你们的表演,去你们家做客。我也想让所有像你们一样的孩子都拥有自己的“人生舞台”,都有演出精彩节目的机会。这个,不只是梦想,它是实践的目标!
2. 出访篇
“在这里,召集村民是我的拿手好戏。”刚到织金县官寨乡二天,赵德琴老师便告诉我,村民对她寄有极高的信任。经过一个下午跟在她后面帮村里的娃娃种疫苗,我用自己的双眼确认了她的话,也开始明白这信任是怎么来的了。
在乡里,医患关系是没经过高科技淡化,医疗保险商业化,和医疗制度机械化的,保留了行医者最完整理想的职业道德,和病人无保留地倾诉的交流方法。这在大多发达国家,或者中国的大城市里,都是几乎不可至信的。这样单纯美好的医患关系,或许是我在美国的医学界同行都梦寐以求的。
我们搭着一辆沾满泥泞的老式摩托车,顶着冷风,一颠一颠地上了坡,宛若几年前电影”摩托日记“里的一幕,只是我们的速度更像老牛过河。从一户人家到另一户可以是两分钟,也可以是十多分钟,道路却一定是蜿蜒泥泞的。走的时候,鞋边很快就沾满了混着贵州特产--雨水的泥土,牲口的粪便,野草和各种有机,无机的垃圾。下坡的时候,简直像在滑雪,疏忽不得。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公共卫生防疫措施之一。投资少,收益大。虽然免不了把小孩儿惹哭一阵,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整个村里人对流行病的免疫力,都得到了莫大的保障。就像赵医生说的,不让人生病总比治那生了病的人容易的多。所以,她每月都要出行好几次,一丝不苟地争取着给每个孩子按时接种。只有这样,即使那些病了的,父母外出无人带来诊所的孩子们,也没有落下。村民们对赵医生的辛苦工作的感激之情也是显而易见的。到了每一家,主人免不了要把最好的凳子让给我们,聊几句家常。桌子上若有瓜子,黄豆,定要往我们的手里塞一大把。有时还一个劲儿地请我们留下吃饭,又得推辞半天才走得了。这些,跟国外医院里冰冷,无菌的门诊室里客气而疏远的气氛实在是有天壤之别。
一路上,也看到了许多公共卫生的隐患:家禽(很可能带着各自的寄生虫)在丛林和卧室间穿梭自如;孩子们在地上玩弄着垃圾和废品(当然随后也有摸摸脸蛋的习惯,却省略了洗手);注射后的玻璃瓶,塑料管只随便扔了;医生的手在各种器具和孩子之间过渡,却没有消毒;厕所是泥地里挖的坑--其中粪便堆积,臭气冲天,更让人担心有液体下沉污染地下水源。。。
显然,需要改进的还有许许多多。而孩子们那无法估量,未被开发的潜力,就是未来最好的原始资源。教育,应该会是利润极高的投资。
佘心澍,纽约起草
放学的学生.JPG
上课.JPG
健康课-什么是健康.JPG
健康课-心跳.JPG
两个孩子的舞蹈.JPG
社区健康图书室-借书.JPG
书.JPG
预防接种记录.JPG
赵医生在看病.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