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采风| 谁说“寒门难出贵子”

新闻动态



编者按本文作者薛英是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verseas China Education Foundation) OCEF义工,曾担任高中生奖学金项目新疆助学点协调员多年,经常下乡走访贫困学生家庭,有丰富的一线经验,现在担任OCEF 回信组组长。薛英以她在基层工作时所遇到的几位“寒门子弟”在社会有爱人士的资助下,勤奋努力,考入理想大学,成功就业、成才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而温暖的命题,谁说“寒门难出贵子”!只要有OCEF这些公益组织的存在,只要有越来越多的有爱人士加入到这些爱的奉献群体当中,一定会帮助更多的“寒门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改变命运,所谓“寒门难出贵子”的结论就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尴尬离场的伪命题!

“寒门难出贵子”是去年曾在朋友圈比较热门的一篇文章,暂且不去讨论这篇文章的论述及内容,就点题的结论,我就不能苟同。作为一个在农村及县城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基层工作者,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大量事实证明,寒门子弟,是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获得良好高等教育,并以此为契机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的。

在县教育局工作那些年里,做过一段时间民间组织OCEF的协调员,为了确定资助对象,走访过数百个贫困家庭,亲眼看到过寒门子弟生活的家庭环境。有些家庭,真得是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但是他们中的半数以上最后都被理想的大学录取,也如愿就读并且最后毕业,凭着自己的努力过上了与自己的父辈截然不同的生活。那些孩子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几位,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输在了起跑线上的“寒门子弟”

第一位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公派留学生,本科毕业后去了法国,如果没有继续读博,她应该已经毕业工作了。这个孩子的遭遇,完全够格被寒门论作者认定为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的“寒门子弟”。这个孩子是汉族人,住在离县城约十公里的一个村子里,这个村以维吾尔族村民为主,因此,村教学点没有汉族班,只有维吾尔语学校和班级。这孩子的父亲是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母亲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也都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智力缺陷,在这个孩子被老师发现带去学校上学之前,全家五口人都是文盲。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们县面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两基”验收,各组政府、各学校、教学点拉网式查找失学、缀学适龄儿童,这个孩子家所在村的村小老师走访到她家,发现了这个九岁还没上学的孩子,于是经过与学校和村上商量,免除了这孩子的全部书费、学费(那时候还没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把这孩子带到村小学上学,当然是就读于维吾尔语班(那时候也还没全面开展双语教学)。孩子很勤奋,也很有天份,从上学开始就是每次考试第一名,小学和初中还跳过级。就这样,这个孩子从小学直到高中,各种学习及生活费用等通过政府资助,学校老师帮助,慈善组织资助等途径解决,没有因为经济问题出现过上不起学等情况。高中毕业,毫无悬念地以高分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上大学时,县民政部门和镇政府出钱解决了她大学第一学期的学费、部分生活费及去学校的路费等费用。后来听我们县考入北外的学生说那孩子上大学后通过助学贷款、学校向贫困学生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自己兼职打工、学校奖学金及一些社会慈善组织的帮助完成了大学

学业,顺利出国留学。

维吾尔族孩子:古丽

第二个孩子是个维吾尔族孩子,称她为古丽吧,一个很漂亮的小姑娘。父母都是文盲,企业下岗职工,没有地,没有农民应有的技能,家徒四壁。好在我们县是各民族杂居区,古丽的父亲汉语很流利,虽然自己是文盲,却很重视教育,无论家里多穷,都要让孩子受教育。作为OCEF协调员家访过这孩子家后,我将孩子和她父母的情况告诉了一位希望资助一个孩子的在石油系统工作的A先生,A先生从这孩子高一第二学期开始资助,资助范围包括这孩子每学期的学费、书费、住宿费。后来这孩子考上了北京一所211大学,A先生又资助了孩子去北京上大学的路费等其他一些费用。A先生因工作原因经常去北京出差,也经常会来新疆的南疆出差,孩子也与A先生及家人一直有联系。现在孩子考取了南疆一个机关单位的公务员岗位,A先生有时候与我谈起这孩子,还很为她自豪。孩子的哥哥高中毕业后因为汉语水平比较高,在我们县也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还不错,孩子的父亲也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做的工作。那孩子一家的生活,与当年我去走访的时候相比,有了截然不同的改变。

寒门兄弟俩

还有一个男孩,家中兄弟俩,父亲的生病及早世造成了家庭的困顿。我去走访这孩子家时,他家的房子已经卖掉,他和哥哥、母亲借住在不知道是村委会还是别人家的除了床和锅碗瓢盆、炉子、桌子之外没有其它家具,除了灯泡没有其它家电的两间小小的房间里。家访之后,我与一位曾向我表示想资助两个孩子的乌鲁木齐市一位私营企业主的B先生取得了联系,B先生当即决定资助这个孩子。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的,B先生对这孩子的资助范围与A先生对那姑娘的资助范围差不多。两年半后,孩子顺利考入北京一所大学,也是一所211工程学校。再后来,孩子大学毕业在内地找到了工作,收入不错,如今已经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前些年偶尔还与B先生联系,谈起这个孩子的时候,B先生赞不绝口。孩子的哥哥高中毕业报考了一所零批次录取的师范大学并被录取,得以免费读完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听说回到新疆在北疆一所中学教书育人。在新疆,教师的工资是高于公务员的工资的,孩子的哥哥已经结婚成家好几年了。如今,这曾经的寒门兄弟俩和他们的母亲,已经完全摆脱了“寒门”的命运。

机械工程师

我这里想说的最后一个孩子,是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我接触最多的一个。这孩子本来有一个虽不富裕但还温暖的家,在她上初中时,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父母家人,靠乡政府给的微薄的生活费生活,父母给她留了八亩地,孩子上学同时,还在上学之余在八亩地里种麦子。她在上高中时,未对学校和老师提起过她的困难,她的班主任是一位非常细心的老师,因为这孩子拖欠学费及孩子平时的一些表现,老师感觉到这孩子家庭经济情况可能比较困难,于是将这孩子作为资助学生候选人推荐给我。我去距离我们县数十公里之外的另一个县这孩子家家访时才从她的邻居口中知道了她的情况。因为OCEF的资助在当时是每学期1000元,远远不够这个没有父母的孩子高中住宿、生活及学习的费用,于是我将她的情况整理后发到了OCEF论坛,一位杭州的OCEF义工看到帖子后通过我与孩子取得了联系,开始了对孩子的资助。在这位义工的资助下,孩子顺利读完了高中,考取了内地一所211学校,通过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奖学金等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毕业没多久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还完了助学贷款,孩子去银行还完最后一笔助学贷款的那一天打电话给我,抑制不住她内心的喜悦。接到电话时,我也激动得差点掉眼泪。如今,当年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机械工程师,立了业,成了家,作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宝宝,成了一名成熟、自信、知性的年轻职业女性和母亲。


在我做OCEF协调员的五年间,除了这几个孩子以外,还有大约一百多名接受OCEF资助的寒门子弟,对于这些孩子我没有进行过详细的追踪,但他们高中毕业考取大学的信息当年都进行过了解,因为OCEF会在这些孩子大一的时候提供每人1000元的奖学金,因此我知道这些孩子中的绝大多数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其中有个女孩,我听她的高中同学说她大学毕业后又读了研,后来留在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


我亲身耳闻目睹这些孩子的经历足以证明寒门的孩子通过社会的扶持和帮助,自身的勤奋和努力完全能够改变自己和家人的贫寒的命运!随着部分地区(如新疆)十二年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实行,这些地区的寒门子弟们完成高中教育在经济上已经没有障碍。我前几年接触过的一些在大学及毕业后和我还有联系的曾经的寒门子弟们告诉我,上了大学以后,除了助学贷款,学校会提供很多勤工助学岗位以帮助贫困家庭孩子度过难关,解决经济困难。只要自己够努力勤奋,寒门子弟完成大学学业完全不成问题。


无可否认,国家还有一些政策贯彻执行不到位的贫困、偏远地区,而我们一些诸如OCEF的公益组织带着各地有爱人士的爱心和奉献,给这里的孩子带来了希望,为他们的梦想和未来助力、加油,提供帮助和关爱。相信通过国家政策的有力实施和推行,社会各届有爱之人的援手和奉献,寒门弟子们自身的努力和勤奋,“寒门难出贵子”一定会成为一个众矢之的、尴尬离场的伪命题。


作者 / 薛英

编辑 / 武文娟

微信编辑 / 莫雅媛



关于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CEF

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verseas China Education Foundation), 简称 (OCEF)于1992年创立,为美国联邦税务局认可的501(c)(3)免税的非营利组织。OCEF是一个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的独立民间慈善机构,其唯一宗旨是促进中国教育均衡发展,专注于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以及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基础教育。OCEF主要依靠义工运作,超过95% 的善款都用于资助中国乡村教育。二十五年来, OCEF的运作费用只占募捐款的 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