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开济
7.30日清晨。我在孩子们的笑声中醒来。宿舍的地面上堆满了收拾好的行李,阳光铺满的窗前的书桌。门缝中晃过几个身影,我知道是孩子们来送行了。
回想起这段记忆是最美好的。我有时候走在自己城市的街道上看到跑跑跳跳的孩子,像极了他们中的某一个,就忍不住叫出名字。我翻着装满照片的文件夹,我能想起在那里发生的一切。
距离上一篇文章已经有很长时间。原谅我一直没有更新因为我一直在路上,跟孩子们道别后我去了青海湖和西安,欣赏了祖国的大西北。一路风尘,却也是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终于扛着堆满回忆和各种特产的行李回到家中已是半夜时分。一个月的旅途最难忘的不是青海湖的清澈还是古城墙的庄严,而是孩子们脸上荡漾着的微笑。
如今坐在美帝的书桌前。想着百余天之前发生的各种故事。发现自己还能想起来大多数孩子的名字,这些经历或许都被描述的太过主观。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中国乡村教育如同一部高品质的悲情电影。我们有着最好的演员---可爱的孩子们的和兢兢业业的老师,但是情节却让人嗟叹不已。他们或许生活在很遥远很偏僻的地方,很少有外人关注,涉足。但是今天,慈善组织与网络的力量拉近了这种距离。我们终于可以在网上和各种渠道了解到这些信息。甚至可以有幸去走进他们的生活。慈善事业的如火如荼,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安慰,我看到了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最美好的一面。我们的这个team,也是我从小到大最好的team。然而支教的过程中,感动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对教育,慈善本身的思考。
想想是什么成就一个人的生活?是教育。我们的乡村教育正在努力成就每一个孩子的生活,但是很多的时候是力不从心。孩子们从不缺好奇心和毅力,他们有着从某种角度来说超出其他环境中的孩子们的更好的生活态度。许多孩子们的情商和智商不比我们任何人差。作为一个九零后,我的爸爸妈妈也都在乡村长大,而如今他们这一代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我们所理解的乡村教育的“闭塞,死板,土里土气"的直观印象有很大差别。相反,他们吃苦耐劳的特质成就了今天的中国社会。换句话说,我在短短的三周里,我在孩子们中间看到了世界级的工程师,作家,艺术家。他们的潜质或许是整个世界的贡献。而我们除了要提供这种硬件资源比如说暑假,更要明白孩子们需要成长的正确途径,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上。头寨的图书室里也有好几百本书,上至中国古代现代通史,下至各种国外儿童文学应有尽有,但是孩子们却没有一种好的阅读习惯,他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习惯于“看热闹”。可见,读书思想的灌输是非常到位的,孩子们对书籍的热爱是让人震惊的。然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帮助仿佛就停留在如何为孩子提供书,而不是教他们怎么读书。
慈善从未不是仅仅出于怜悯,或是打抱不平。这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出于怜悯的慈善还是为了自己的满足感,很多时候,包括支教前和支教中 ,我自己也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态。但是我们要想一想教育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这种意义是非凡的。教育事业是对这个人类的尊重,这是他伟大的原因。而不是“这么爱读书的孩子看不起书呀,好可怜。”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成长。当然基本的硬件设施是基础,但是我们不应该停留在只是一味的给予,我们要让教育实现它的真正内涵。这就是支教活动的意义,支教是为了孩子们展现更大的世界和更有效率的成长的途径,无论是智商上还是情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