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义工面对面讲的是义工陈卫军的故事!
我好象从来沒有想着在OCEF获取什么。我只有感谢OCEF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使我们能够为贫困家庭的孩孑传递OCEF的这份温暖和关怀!
——陈卫军
☆为何加入OCEF?
陈卫军:是在1994年,我的一位老领导(贾忠)曾当过民政局长,重于疾苦救助,当时是在省老少边困地区基金会一位同乡的介绍下,加入基金会。具体办理由我一手操作,第二年由于脑梗他不幸去逝。由于在一年多的工作中,让我受到了很多感触和感动,也就丢不下了,为了把这份工作继续搞下去,我就申请正式加入OCEF至今。
☆参与OCEF的第一个项目是什么?
陈卫军:第一个项目是助学金项目,是1994年在会宁县平头川乡中小学资助了50名贫困学生。
☆记忆最深刻的一次义工经历?
陈卫军: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义工活动,也是我加入OCEF,这么多年坚持一直做下去的因由一一就是一次家访,一个跑12里路上小学的单亲(父)家庭的女孩,回家还要做饭,身材小,踩着一个小木凳擀面的场景,让我难以表述当时我的感触,至今那场面历历在目。
☆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义工趣事?
陈卫军:要说有趣的事,我认为,作为每一个义工都是怀着一颗热爱、执着和无私的心来做义工,所以在义工路上,所做的一切都是有趣和有意的。这里我就说说"我的三次历险记",以作同行义工的警钟吧!
第一次,是在2009年夏天,我和资助学校的一位老师陪同来自北京的一位义工去家访,中途遇雷雨,雨过天晴返回时经一深沟,车上到半坡时滑退,不知这是盐碱路,表面看路面已干,其实下面仍湿滑,滑退十多米时,租车师傅机敏控制车倒向路边一大树,一声"咔嚓"哗啦啦声响过之后,车终于停下了。虽车辆受损,但人惊无险。此一险一堑一智也。
第二次,是2014年冬季的一天,周围所看到的地方雪已消融,我自驾车,载两个学生和一个学生的姐姐去家访,因学生对车路不熟,走了近道,途中雪未消,走至不能返回,只能前行的路段,车打滑无法移动,又真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好用田野里的桔杆相垫,加之人推,歪歪扭扭,一公里多路3个小时走出了困境,完成了家访任务。但在困境中使车前保险杠受损,因是借车(新车),当天连夜奔赴200多公里的兰州更换。此又一险一堑一智也!
第三次,是2016年夏天,家访中遇到一"之"路,两面是30度左右的陡坡,中间一土桥,桥下是深不见底的涧沟,因天旱路面细土很厚,车行其中与泥中行走无异,上坡时打滑难进,退在另一面坡一个样,又被困住了。车上两个学生要在后面推,路陡退有危险,我没让他们推。在我双手双脚并用下"一寸一寸"终于移上去了,车上24瓶矿泉水全浇灌在发动机上了。20多米路移动了一个小时,多时"进一步退三步"啊。确实是踩刹车踩的我腿发抖脚发软,幸是有惊有险安全到达。此即一险一堑一智也!
☆作为义工,最希望在OCEF收获什么?
陈卫军:作为义工,我好象从来沒有想着在OCEF获取什么。我只有感谢OCEF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使我们能够为贫困家庭的孩孑传递OCEF的这份温暖和关怀!真要说收获的话,我觉得凡来到会宁的OCEF义工的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和朴实、亲和的待人、做事的那种面貌吧,都在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CEF)过去二十三年中一直坚持草根路线,以低于5%的运营费用、每年近200多人的义工服务完成了许多资助项目,迄今为止,OCEF为900多所乡村学校捐赠图书50多万册,并建立图书室。直接资助中小学生近五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受助学生中有近700名最终得以进入大学深造。仅2015一年,即有2679人次获得助学金,191名大学新生获得奖学金,13名教师得到资助,近300名教师接受了阅读培训,1000多名学生受益于网络课堂,200多名学生参加了暑假夏令营,10多所学校的校园硬件条件得到改善,由OCEF义工为农村学生编辑的《乡村少儿》杂志发行了1300册。
微信号公众号:OC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