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EF义工与您面对面——8号

新闻动态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期的义工面对面讲的是“8号”的故事!


回首间,自己参与基金会工作不觉已经十几年了,社会飞速发展变化,世界不断变化,但在我心里依然时时告诫自己:不忘初心,心怀感恩,保持谦卑,砥砺前行,相信宁静而致远,相信理想之光终会照进现实。

——8号


☆为何加入OCEF?

8号:我第一次接触到OCEF大概在04~05年,北京图书组义工刘倩联系的我,我那时正在户外圈玩,而刘倩也是户外运动爱好者,通过同舟找到我,介绍OCEF和图书项目,希望我帮助发帖做宣传募集旧书,不用花什么力气能做点好事不是什么难事,我就这样幸运的进入了OCEF,开始也不知道如何参与,也就是好奇,没有目标,没有想法,啥都没有,甚至联系都有一搭没一搭,转折点是在当年我跟朋友们去三江并流地区徒步,从怒江穿越碧罗雪山到澜沧江的茨中,看到茨中完小孩子们在阳光下的操场朗朗念书,突然想到OCEF的图书募集,于是,回来和同去的朋友们(天涯、普洱、陈雪、好汉、悠人、Kyller等)张罗募集书籍,居然大大超过了预期,我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其实可以做点什么,从此我开始真正进入OCEF,进入公益领域,我想这就是缘分吧。


若干年后,回想自己加入OCEF的心路历程是有两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朴素的我,小时候,家里困难父母没有条件带我在身边,我是放在农村外婆家长大的,家乡的亲人给了我最好的照顾,而后进城念书,通过教育走上了另外一条路,在传统道德体系下成长的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本能的希望感恩农村亲人而加入OCEF,所以,第一个阶段是靠本能,靠朴素的感恩思想同OCEF结缘。第二个阶段是觉知的我,在原有教育体制下,我只是按着惯性念书,工作,从未思考过自己的人生,很幸运我们赶上互联网大潮,信息的丰富,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和认识自我,我是怎样的人? 我能做些什么? 我的价值在哪里? 怎么样能让这个世界更好一点? 在这种思想的碰撞中,再看OCEF时,OCEF 朴素而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实规范的制度体系,让人钦佩的义工队伍和发展历史,正是适合自己的平台,感觉就像那句话: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从此,OCEF从心里就成为了自己的家。


回看新世纪的中国,正是打开国门,插上互联网翅膀飞速发展的黄金期,各种新事务、新思想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自己很有幸接触到户外和公益两个领域,两者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亲身经历这两个领域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过程是人生的幸事,新事务往往在初期对其本质问题思考更多,更纯粹,理解更深刻,发展起来后,往往更多的是从众跟随,是大而复杂后对本质问题的模糊,感谢OCEF,让自己通过这个平台看到中国公益之路的起步和发展,公益道路的理想、困难、感动、无奈,交织而行,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留下深深印记,相信自己依然会在这条道路上,跟随OCEF一路坚定的走下去。


☆参与OCEF的第一个项目?


8号:早期OCEF在国内开展的主要是助学金和图书项目,新人主要是帮助做图书项目,图书项目早期也是从最直观的募集旧书捐书开始,因此,我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图书项目,从茨中回来后,找有店的朋友做收书点,找有车的朋友帮助收书,在网上做宣传,把各点书籍汇总,分拣后邮寄,记得当时也找到罗静(白天)帮忙,她那时在保福寺桥那有个小店也成了收书点,现在她是国内女性诸多八千米高峰首登记录的创造者,正在向攀登全部14座八千米山峰奋进,实在让人钦佩。


做图书项目最成功经历的是通过三夫户外俱乐部举办的驴友圣诞晚会上义卖,我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大家都不清楚公益拍卖,都不知道举牌,全是好朋友们带气氛捧场,有些朋友找有实力的朋友来买,有些朋友帮助收集拍卖品,有些朋友拍卖完了又现场捐出来拍卖等等,渐渐的大家都理解公益拍卖,我们也总结经验,比如提前准备好捐助学校信息和捐助目标,播放上年捐助的结果等等,从2006年开始,公益拍卖成了圣诞晚会上一个保留节目,坚持了好多年,前后利用拍卖的资金大概捐助了40多个学校的图书室,但这个项目更大的意义我觉得是在众多驴友中播撒下了公益的种子,让公益成为大家一种日常行为和信念,相信这些种子现在有更多的在开花结果。感谢三夫老板老笨,俱乐部负责人测谎仪提供的平台,感谢宝马、悬崖、土匪、狼窝、泡沫、雨杉、正红格格、孤单、老甜、火烧等等无数驴友的支持。老笨的三夫户外现在已经A股上市,祝愿老笨的事业不断发展,为大家带来更好,更健康的生活。因为相关工作,三夫俱乐部给我发了一块特殊贡献奖的奖牌,我一直收藏,作为和朋友们青春激情岁月的一个见证。


后来有段时间又帮助做监察组的工作,就是安排监察义工回访学校,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会撤除助学金名额,因为会涉及到人的利益,记得当时千叮咛万嘱咐去走访的义工不要当面发生冲突,以免引起人生安全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真实需要考虑的问题,监察的廉洁纪律,走访报告要求,包括进山区季节的选择等等,总之,各种因素都要考虑到。之后因为忙于家庭和工作,参与基金会工作较少,再后来有一天sue找到我,说缺人,让我帮助做特殊项目组,而那时我又有一些时间,于是回来参与特殊组工作,所谓特殊组其实就是除掉助学金和图书两个大组外,为了支持学校发展,给与各种其他支持的一个大杂烩,从课桌椅,到衣服被褥等等,因为比较杂,所以没有太多章法,接手后,对项目的评审作了规定,对项目类型作了分类,这样有个大致的框架。配合助学金和图书项目的开展给学校因地制宜做些支持,比如:一些多雨地区学校的操场硬化,一些撤点并校后,带来的食堂设备需求、学生取暖问题,缺水地区的打井取水问题等等,看到在基金会的帮助下学校孩子解决吃饭,生活问题,改善教学环境,能更好的学习,实在是很开心的事。


在特殊项目组最有意义的一项工作是参与网络课堂项目,深感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缺乏,有义工突发奇想,能否通过网络来帮助上课? 开始的想法是不可能吧!可进一步了解,居然发现中国电信部门真是给力,很多网络铺设到了学校,带宽条件是可能的。于是,国内和国外义工纷纷参与到这个项目,特殊组是帮助搞定了网络课堂的设备配备,这里还要感谢自己夫人提供的资源支持,其他国外义工负责备课,还有网络软件,同学校沟通实施方案等等,难点还是在同学校教学如何结合,学校和老师往往被升学压力压的喘不气来,单独开课心有余力不足,于是从选一个班开选修课开始,从乡村学校最缺乏的英语课开始,一点点实践,寻找和学校的平衡点,当看到孩子们第一次听到纯正英文发音时的惊讶,听到孩子们在开放式教学下一点点开始跟老师一起欢快唱歌时,我们的眼睛湿润了,这么多人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成功了!后来项目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试验班成绩的提高,使得学校有信心给更多班级开课;音乐,美术等乡村学校资源少的课程陆续展开;更多学校申请加入;甚至,我们担心的老师问题,也因为老师自己被感动,主动找了圈内朋友来上课而迎刃而解,要知道国内正常上课时间,意味着国外老师的深夜和凌晨。我们的老师甚至在暑假期间,不远万里从国外返回,偷偷到学校看望自己的学生,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现在网络课堂项目也是基金会一个特色大项目,我相信在此期间老师,义工,学生都收获了很多感动,体会了助人的价值。正所谓:坚持做正确的事,不要问山高路远,莫怕前途曲折艰险,不去尝试永远不会知道结果。





☆记忆最深刻的一次义工经历?


8号:要说最深刻的一次义工经历,还得是基金会二十周年国内聚会,这是国内义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大聚会,很多网络上的人在真实中相见,热闹非凡。基金会邀请到20年前首批国内义工代表,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教授,说起当年的趣事:在90年代初,没有网络,老人频繁从国外获得资金,然后到邮局多笔汇出,终于被单位保卫部门喊去,几位严肃的国家安全局干部严阵以待,幸赖老教授智慧,早早准备好领事馆介绍信件,安全过关。看着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自己深感薪火相传的责任,希望在我们的手上能为基金会添块砖加块瓦,然后把基金会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另一个有价值的工作是利用这次机会,系统地整理了基金会的发展历史,我也第一次全面的了解了基金会。基金会成立的本身也许就是一次冲动,但其提出的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教育机会的理想,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国内志愿者加入义工队伍,艰辛的走过基金会的幼年期,不断磨砺,不断发展和壮大,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在这个过程中,无数义工默默无闻的做出了各种贡献,让人深深敬佩,任何个体在这么多年,这么多义工的奉献下都是渺小的,唯有谦虚感恩,努力前行。

 

这次聚会,让我看到了善的力量,这么多甚至面都没见过的义工,这么多年的默默配合,不为名利,历经风雨,都是因为为善的力量。我想一个人的力量不在于他外表的强大和物质的丰富,而在于他坚定和平静的内心。




☆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义工)趣事?


8号:在刚接触OCEF时,人力请我填写义工申请表,我自己想啥也没干,也没多了解OCEF,义工志愿者这些名词在当时还是新名词,还是高大尚的,自己帮帮忙就好,名头就不用了,于是就婉拒了,结果一干多年,从新同学变成老同志,这件事就一直没再提及了,扔到脑后去了。直到后来,让我加入理事会,才突然发现我从正式意义上讲,居然还不是义工,闹了个大笑话,于是,我赶紧认真的填写了义工申请表,补上了这一课。

 

在基金会,在我之前的很多元老义工都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没有职位高低之分,哪个组需要就去那个组帮忙,也许家庭事业繁忙,暂时离开,基金会需要时,一声召唤,又欣然回归,大家心里想的只是自己如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能多帮到一些孩子,这些义工和义工所创造的组织文化就是支撑基金会发展壮大最宝贵的财富。



☆作为义工,最希望在OCEF收获什么?


8号:在基金会收获的东西很多,做公益的人,很多时候需要理想主义,需要愚公精神,光乐观主义都不够,在现实主义的世界里,人是需要一些理想的,理想虽然遥远,但她一直引导你前进,让你有更多的勇气,给你更多的力量。记得一个受资助的孩子,多年后毕业成才,依稀记得基金会的名字,也不确定我们是否能收到,甚至是否还存在,找到基金会邮箱发了封邮件,只为给捐助人道声感谢,告诉我们他毕业长大了,会好好的工作,为社会和家庭做好自己的贡献。我们也真帮助他找到了当初的捐助人,可以想象我们、捐助人和受助人的开心和激动。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受助的孩子,上学毕业成才,主动希望加入基金会,希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就像那句话说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一点点去推动理想的实现,收获理想,坚韧,乐观,宁静,感恩,一路向前。

 

在基金会也收获了很多好朋友,分布在各个城市,性格各异的义工朋友,为了基金会的愿景大家走到一起,平等的沟通,协商,辩论,为每一点进步而一起高兴,我们很多人都有个心愿,就是有机会去远方的每个城市,看看这些一起合作的战友,一起畅怀人生,能和这些朋友有缘相识,一起共事实在是人生的幸事。

 

自己在企业工作时间较长,基金会从草根组织慢慢发展壮大,也面临很多管理问题,战略问题,方法问题,自己也希望和朋友们一起,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基金会发展的更好。我自己认为一则环保,一则教育是中国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其中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又是教育最基础的东西,而“每个孩子都拥有享有教育,追求知识的机会”正是基金会的愿景,有一天,当自己退出职场江湖,定当和朋友们在这两个方面尽自己所能做些事情,让这个世界能变得更好一点点。

 

回首间,自己参与基金会工作不觉已经十几年了,社会飞速发展变化,世界不断变化,但在我心里依然时时告诫自己:不忘初心,心怀感恩,保持谦卑,砥砺前行,相信宁静而致远,相信理想之光终会照进现实。



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CEF)过去二十三年中一直坚持草根路线,以低于5%的运营费用、每年近200多人的义工服务完成了许多资助项目,迄今为止,OCEF为900多所乡村学校捐赠图书50多万册,并建立图书室。直接资助中小学生近五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受助学生中有近700名最终得以进入大学深造。仅2015一年,即有2679人次获得助学金,191名大学新生获得奖学金,13名教师得到资助,近300名教师接受了阅读培训,1000多名学生受益于网络课堂,200多名学生参加了暑假夏令营,10多所学校的校园硬件条件得到改善,由OCEF义工为农村学生编辑的《乡村少儿》杂志发行了1300册。

微信号公众号:OC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