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定陶县留守儿童学校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访定陶留守儿童学校

(作者:定陶图书协调员丁姐)

昨天我和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CEF)的义工去了定陶县留守儿童学校,它成立于2004年,是菏泽市第一所留守儿童学校。 关爱留守儿童是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努力。这方面定陶确实做的不错,这所学校位于定陶县东王店刘楼村。现有儿童207人,近180名儿童是留守儿童 。他们吃住都在学校,学校内花草繁茂、环境整洁。

一走进学校大门,我就被它的文化氛围吸引。最先吸引我的是映入眼帘的文化墙,上面用毛笔书写了《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要求四年级以上的孩子要人人会背。在校园西侧有一片小树林,校长刘传玺同志予以了充分利用,开辟了树林文化,让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亮点。走进树林文化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高大的白杨树下设置石桌、石凳,这里就是学校的读书角,是孩子们开展快乐阅读和进行演讲比赛等活动的场所。

学校现在图书近4000册。虽然它的图书室是由一间车库改造而成的,但这里却是我几乎走遍了全县所有的中小学后发现的图书利用最好的学校。厚厚的几摞借阅本详细地记录每个同学的读书轨迹:从低年级喜欢看的画本、注音故事,到高年级同学借阅的古典名著,它反映了学生成长的历程。

为提高和促进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学校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读书笔记检查。每个月都要举行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获奖的孩子会得到图书或文具的奖励。这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读书兴趣。而通过大量的阅读也增强了孩子们的作文技能和其他学科的拓展,使孩子们在历次的竞赛中都能拿到优异的成绩。

读书角东侧的墙上是用瓷砖粘贴的美术墙,上面全是孩子们的涂鸦。画的笔法虽幼稚,但充满了童趣。那小熊、小狗、小羊都被注入了思想,个个憨态可鞠。那些在墙上盛开的花儿与高大的杨树交相辉映。让我除了赞叹几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的感觉。读书角的西侧的树下放置了很多打了田字格的石板。这儿就是学生的书法林。每个学生一块石板上面都编了号码。孩子们课余时间就用粉笔在石板上练字。练字的内容一个星期一换,每个周末要进行评比。我看到孩子们吃过晚饭有的拿了书本坐在林下大声的朗读,有的就蹲在自己的石板前一丝不苟地练字。每一笔每一画都写的极为认真。我看到他们今天练习的是八个字“学好知识、报答家庭”。刘校长说,光是教导孩子们学好知识报答社会、报答祖国太大太笼统。而家庭、父母都无法报答的人也就谈不上报答社会。之所以教孩子们这些,让孩子们永远铭记父母之恩,让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慢慢地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而校园里几个侧门上刘校长自己撰写的对联也无不反映了这一理念。

更难得是这些石桌石板是校长刘传玺先生为了节省费用,自己骑三轮车从嘉祥的山里带来的。刘校长已经五十多岁了,他头发花白、面目慈祥。尤其是他看到学生们时眼里蕴含的笑容,勿需多言就让我认定他是一位执著奉献、大爱无私的好老师。交谈中他言语确实不多,但是句句不离学校的发展与孩子们的教育。他的朴实与真诚,还有对待留守儿童的耐心以及他的办学理念把我感动的几乎想掉眼泪。

校园的东侧是餐厅和学生宿舍。孩子们实行分餐制,干净卫生,伙食也不错,有专门的生活老师为他们服务。宿舍里安有空调、蚊帐和凉席全是学校提供的,每个寝室里都有生活老师陪住。一至二年级的孩子们的衣服也是老师来洗。

在走访中问到的孩子们都说在这里学习和生活都非常快乐。校长象个慈祥的爷爷,其他老师也都非常亲切温和。学校里开设了十几个兴趣小组,有读书小组、乒乓球小组、剪纸小组、美术小组、书法小组等等,几乎每个孩子们课余时间都会找到自己钟爱的活动。这些活动极好的分散了他们与父母分离所带来的焦虑与不安。在校园里碰到的每一个孩子都非常有礼貌,看到我们会主动问好。他们个个神采飞扬,全然没有在报上看到的留守儿童的心理阴影。他们几乎都会把孝顺长辈、尊敬师长做为品德修为的第一位。他们会经常给远在外地的父母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也借机让父母看看自己日渐长进的书法。每个月的休假时间会陪爷爷奶奶干点活,陪老人聊聊天。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特别强,言谈话语中充满了自信。这个学校前不久我曾来过一次,当时我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故事,陪他们一起进行阅读分享。没想到孩子们竟然还记得我,纷纷喊我老师,把我叫的心花怒放。他们一点也不怯生,围着我们,看我们拍照。

我们非常感慨,没想到一个乡村小学能办的这么好,刘传玺校长的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定陶县留守儿童学校是教育界的一颗奇葩。